DSC_0067.JPG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論語 先進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意譯:)

   孔子 詢問 四位弟子的志趣 各有所答如下:

   子路(由)--"千乘之國" 的"為官之道"

   冉有(求)--"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的"為官之道"

   公西華(赤)--"宗廟之事" 也是"為官之道"

   曾皙(點)--"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只有這是"人生之道"

   孔子--- 嘆息一聲  贊成曾皙(點)的說法

   以下是部份原文的解釋 (轉載自網路):

  浴乎沂,(沂 yi 二聲)
    沂水名也。暮春者既暖。故與諸朋友相隨。往沂水而浴也。

   風乎舞雩,(雩 yu 二聲)
      風風凉也。舞請雨之壇處也。請雨祭。謂之吁也。民不得雨。故吁嗟也。祭而 巫舞。故謂為舞也。沂水之上有請雨之壇。壇上有樹木。故入沂浴出登壇。庇於樹下。逐風凉也。故王弼云。沂水近孔子宅。舞壇在其上。壇有樹木。游者託焉也。

   詠而歸。
      浴竟凉罷。日光既稍晩。於是朋友詠歌先王之道。歸還孔子之門也。

 (感想:)

今年春天似乎來得晚 不僅下雨 還很冷  又濕又冷....

台灣的氛圍  也是又濕又冷....

"看了報紙才知道" 與 "何不食肉糜" 皆是千古名言 可惜 卻是負面的指標....

天災人禍不斷 日本強震 海嘯 核災 影響全世界  包括台灣....

台灣卻早已經是彌漫 虛偽 傲慢 昏庸 無能 軟弱 無格 投機 書呆子 恐龍 等的氣氛....

用虛偽傲慢 掩飾昏庸無能....

千乘之國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宗廟之事 皆做官之道  如果 為官 虛偽傲慢 昏庸無能 有如上者  則不如"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了

(結論:)

 同心的氛圍 順眼的伙伴 有為的團隊 自主的擔當 自由的空氣 乾淨的環境 乃是基本所求.....其他算什麼呢?

春天 洗個澡 乘風納涼去 世間多少不平事 盡付笑談中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