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物為芻狗.bmp 

德經的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解釋:

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

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芻狗:用草紮成的狗。

古代專用於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

橐籥是什麼東西?橐就像氣囊這樣的東西;籥就像畚簊這樣的蓋子。合起來就是指風箱,是古代拿來鼓風用的,跟現在的鼓風機當然不同,不過作用是相同。他就把天地比喻成像橐籥、風箱:氣囊這部分,在古代可能是用獸皮做的,就當作天;而像畚簊、板的這個部分,就當作地。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手風琴,那麼一伸一縮、一張一合,就有風可以吹出來,這就像天地一樣。當然氣囊、風箱裡面是虛的、空的,沒有東西啊!所以就接著虛而不屈,這個屈字 解作不竭,就是用不完,它是空的,沒有東西的。可是這麼一伸一縮 就有氣出來,源源不盡,用不完,這就像天地一般,天空是虛的、空的,我們在裡面生活,都用不完。動而愈出,越鼓動,風出來得越多,源源不斷的氣就出來了


多言數窮,「數」多解作快速的「速」;但解作原來的「多」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整句就是多言多窮的意思。不如守中,因為他前面已經說了,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就是多所作為,相當於你要仁,或者是不要仁。而多言數窮意思就是不要有太多作為,也就是不要仁,也不要不仁,應該要保持仁而不仁,也就是要虛,就是要保持「以萬物為芻狗,以百姓為芻狗」的狀況,保持這個樣子,不去干涉;你越干涉,越技窮,越弄不好。不如守中,就是守在虛的狀態。什麼天地不仁?聖人不仁?怎麼要不仁呢?老子這麼說的原因,是針對當時已經有一套的說法——認為天地是仁的,聖人也是要仁的,它是針對這個來對的。因為他把真正意思——天地仁而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舉出一個實例來,來描繪這個狀況——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個描繪 真是太生動、太精彩了!。多言數窮,就是你多言,嘮嘮叨叨的  猶言很多法令,就是管很多,法令很多,那就相當於聖人要仁,要管那麼多;不仁,要管那麼多。那他就沒有做到仁而不仁,這樣就會多窮。所以不如守中,那個中就是虛,守在這個狀態,那麼當然就是守在以萬物為芻狗,以百姓為芻狗的狀態。

子昆心得:

人是具"情感"的"萬物之靈",  依照以上"芻狗"的理論 (大道無情 --太上清靜經語) ......就是"至愛" 也只是"過客"而已 .....有時 叫人不勝欷歔, 不知世間情為何物?   我想道德經第五章這篇文章,  只是告訴我們要"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語) "無執"而已吧?    也許在上帝的眼中, "情感" 也只是  像風花雪月一樣而已, 也許有一天 我們到了像上帝的 位置 ,才恍恍然大悟 ----原來這一切 只是整體圓滿中的片斷, 所以會因情而煩惱, 因情而苦痛, 只因尚未功圓果滿而已,  是不是 如果真的  有一天 能登上"圓滿"之境, 證得"菩提三眛", 再回頭 看這些"煩惱", 可能就會笑自己的傻癡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