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449 

魏晉清談時空背景  

中國魏晉時代 仕人(讀書人) 瀰漫一種類似病態美學 自我感覺良好 也許可以說是一種時尚 一種自命風流的風氣 影響後世很深  類似今世許多社會現象 流行風氣  值得記載與觀察

1.美容之風--魏晉名士 競相自戀 崇尚<白,高,神>的帥哥形人物 用今天的話語說 就是喜歡所謂"花美男" "小白臉"的男性人物  這種風氣 令有"硬漢"之風的人看來 定然不很舒服 當時的"帥哥"代表人物 如傅粉何晏 夏侯玄 裴楷 潘岳 王濛 王恭 ... 這樣對人物"神超形越"的追求 造成"人物美學"的概念 形成"人物品藻"的美學

2.服藥之風--魏晉名士 流行服用"五石散" 聽說服用以後 可以"滋陰補陽 增強性欲" 可以"身心俱輕 陶然忘我" 也就是何晏所說"神明開朗" 有點類似今日的"搖頭丸" "威爾剛" "壯陽藥" 當然對身體健康有妨礙有副作用 無奈當時的"時尚"以此為樂 用以逃避現實的"苦悶" 魏晉名士 喜歡穿寬鬆衣服 喜歡穿高高的木屐 聽說與服藥 引發身體燥熱 皮膚怕磨擦有關 所以穿寬鬆衣服 及木屐比較好穿脫 外表好像很"飄逸"其實 應該苦在心裡

3.飲酒之風--苦悶的年代 喝酒澆愁 愁上加愁 古今皆然 以阮籍 嵇康 劉伶為代表的"竹林七賢"將喝酒文化的規模深度推向極致 張翰有言"使我有身後名 不如即時一杯酒"說明當時人"及時行樂"的喝酒哲學  "阮籍胸中壘塊 故須酒澆之"說明當時人喝酒解憂的鬱悶心境  東晉名士王忱有言"三日不飲酒 覺形神不復相親" 意思是說 三天不喝酒 就會"魂不守舍" 以上是酒罈子 酒仙酒鬼的話 不過聽有些飲酒高人說 喝酒以"微醺"的境界最美 喝得酩酊大醉 亂了性  那就不妙了!

4.清談之風 --魏晉之際 政情險惡 有識之士 乃有"清議"的動作 批評政治 品題人物 經過兩次"黨錮之禍"的打壓後 批評政治 品題人物的"清議"才消歇 代之而起的是'抽象玄理的討論"(老子 莊子 易理 等) 一般咸認為 何晏 王弼 是清談的祖師爺  清談或在某名士家裡 或在寺院 或在朝堂之上 或在山水之間 類似今日多位"臭味相投" "沆瀣一氣"的朋友 聚集一處"談玄論妙"的樣子  其他容後再敘述

5.汰侈之風--套一句現代用語 就是炫富拜金 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就是石
崇  "斬美勸酒" "石王爭豪" 都是有關石崇這個"暴發戶"的記載  每次讀世說新語 "汰侈"中的這些故事 總會一股變態味血腥氣撲面而來 實在無知膚淺殘酷 此處不多做贅述  凡此皆可見當時人內心實在空虛至極! 苦悶至極! 現今不是有人 也是炫富拜金 令人厭惡嗎?

6.嘲戲之風 --世說新語排調十一有這麼一段記載 <元帝(司馬睿)皇子生  普賜羣臣  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  普天同慶  臣無勳焉  而猥頒厚賚  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勳邪?> 君臣 尚且如此不拘小節 何況以下之人?  桓玄 殷忡堪 顧愷之三人 一起做隱語聯句的遊戲  而"盲人騎瞎馬 夜半臨深淵" "咄咄逼人" 就是在這種嘲戲之風下的故事 這種嘲戲之風 與魏晉風氣 玄學思潮  個性才情的解放 是相輔相成的 在那波詭雲譎的年代裡  嘲戲幽默 不失為慰藉心靈 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7.藝術之風--代表人物 顧愷之 時人稱其有"三絕" 才絕(文才口才) 畫絕(繪畫) 癡絕(率性詼諧純真近乎癡) 顧愷之的人物畫 很有名 對"眼神"的描寫 有獨到的見解 世說新語<巧藝>十三 有這樣一段話<顧長康(顧愷之)畫人  或數年不點目精  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  本無關於妙處  傳神寫照  正在阿堵中> 意思是人物畫的"傳神寫照"在"目睛"(阿堵) 這可以說是顧愷之繪畫的"眸子論"

8.隱逸之風--亂世之中 "隱逸" 可能是為了安貧樂道 可能是為了 全身保命 也可能是一種自抬身價的時尚 但是如果到了一個欲隱居而不可得的時代  那就是一個白色恐怖時代  "竹林七賢"的阮籍 嵇康 志在隱逸 卻不可得 阮籍只好來個"仕隱雙修" 而嵇康堅持隱逸 拒不做官 遂招司馬氏的殺害

(補充魏晉清談):

造成魏晉的這些風氣 當然有其時空背景  其中尤以 魏晉玄學 清談誤國 最為後世學者所議論

但是 不可否認  魏晉玄學 替宋明理學 儒釋道合一 打下理論基礎

東漢末年 儒術經學僵化腐朽 魏晉名士反彈 轉而討論莊子老子易經等形而上玄學 後來也討論佛道二家的思想 及其他領域道理 如自然與名教之辨 存在與虛無之辨 本末有無之辨 有情無情之辨 神鬼之辨 等各領域都有論及 

魏晉玄學 宋明理學 皆是失去道統脈動支撐挹注 所引發的思想迷惘 常落入"空談""妄空"的不切實際境地  但對儒釋道合一  也提供了催化的溫床

空談的結果 國家積弱 常引來邊疆民族入侵  魏晉清談  引來五胡亂華  宋明玄談 是否也是元清蒙滿二族入主中原的原因之一 ?

(結論):

讀史至此 時勢的苦悶 固然造成"異常"的風氣 卻也成就"異常"的效用---連鎖反應 ---可能使整體"氛圍"(姑且名之為"氛圍")負向發展(變壞)  也可能正向發展(變好)  後世引以為戒 以為鑑  看你如何解讀這段歷史了 

西元五世紀 六朝志人名著"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撰 梁代史學家劉孝標注) 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及史料記載  值得日後 再分門別類 細細品味研究  

(道學筆記)

補充: 魏晉時期 佛法正在印度如火如荼流行 中土思想界卻是很"迷茫" 而宋明時期 也有一段思想的"迷茫時期" 文中所說"道統脈動" 應是指此而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道學筆記
    全站熱搜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