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本質 從設身處地 在人生四大事 "生老病死"的臨場感覺來思考 確實是孤獨寂寞的 就是因為人生的旅途是孤獨寂寞的 所以上帝製造一些"伴侶"在你身邊 陪伴你 這些所謂"伴侶" 可能是 "親人 好友 至愛 " 甚至可能是"冤家" 這些都與"愛恨情仇" "酸甜苦辣"有關係 簡言之 這些 都與令人"大惑不解"的"情感"有關係
(一): 近日 偶讀發生在日本的"忠犬八公"的真實故事 驚訝 世界上 竟有如此忠心耿耿 痴心痴情的狗
以下相片 文字 轉載自"維基百科"網路資料
(上左)忠犬八公本尊遺相 (上右)澀谷車站忠犬八公銅像
忠犬八公(1923年11月10日-1935年3月8日),為日本歷史上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忠犬。其品種為秋田縣大館市的秋田犬。
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農學部教授上野英三郎開始飼養該犬,並取名為「八公」。每天八公都會在家門口目送上野教授上班,並且在傍晚的時候到澀谷站去迎接主人下班。
1925年5月,上野因病猝然去世,然而八公犬依然每天到澀谷站去等候主人的歸來 前後九年多。直到最後死去。
1935年3月,八公因患癌症與絲蟲性象皮病而死亡。死後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保存在國立科學博物館,內臟則保存於東京大學
1932年:日本犬保存會的齋藤弘吉把八公在澀谷車站等候主人一事撰寫成文並寄稿至東京朝日新聞,以「惹人憐愛的老犬故事(いとしや老犬物語)」為題刊登於報章上。八公因而成名,及後被稱為「忠犬八公(ハチ公)」
1934年4月:八公像在澀谷車站前建立,揭幕儀式有300位名人參加
1935年3月8日:八公在瀧澤酒店(滝沢酒店)北側路地入口死去,享年11歲
1935年:八公的告別儀式在澀谷車站盛大舉行,最後與上野教授同葬於青山靈園
(註:) 以上故事 被美國製片家 拍成電影"HACHI" 李察-吉爾 主演 2009,08,08 上演 票房甚佳 感動許多人
(二): 20070510 好友 捎來轉載自由時報的一則讓人鼻酸的新聞 今日有感 也彙集如下:
英國衛報報導,男主角伊凡.布夫希赫與伊莉莎白.華德翰都已高齡八十二歲。故事要從一九四五年說起,當時蘇聯紅軍橫掃德國,二十歲的伊凡擔任俄國情報官員,能說一口流利德文,他奉命前往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審訊女主角伊莉莎白的父親,卻意外與伊莉莎白墜入愛河。交往半年後,伊凡被調往德國其他地區,並於一九四六年奉召返國。
伊凡回國後,思念佳人不已,兩人繼續情書往返長達十年,但後來蘇共下令伊凡斷絕聯絡,否則要將他送進勞改營。伊凡最後獲准寫一封絕交信給伊莉莎白,表明他即將迎娶一名俄國女子。幾十年來,伊凡對自己的「負心之舉」一直悔恨在心。
伊莉莎白接受俄國NTV電視台訪問時說� G「那段日子確實很難過,我明白我倆分屬截然不同的世界,我的生活只有工作還有他的信,我直到四十七歲才嫁人。」
但舊愛才是最美,伊凡與伊莉莎白後來都與原配離婚,兩人於二○○五年再度取得聯絡。伊凡回憶起當時電話兩端的情形:「她不斷啜泣,我也開始掉淚。」
伊莉莎白收拾六大箱行李,離開她德國的三層樓豪宅,飛往俄國克拉斯諾雅斯克市,見到闊別六十年的情郎。伊莉莎白最後決定留在俄國,在伊凡的小公寓內共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