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常聽前輩教誨說 人要常懷"赤子之心" 自己也有童年 也曾懷有"赤子之心"的時候 只是隨著年歲增長 幾乎已經忘了何為"赤子之心" 變成"世故"許多 也許"赤子之心" 就像 相片所示"花團錦簇" 卻忘了它的存在 我不禁想盡方法 試著重新打開"赤子之心"的世界.....
(上)也許"花團錦簇" 需要不時的澆水灌溉 才不會荒蕪 忘了它的存在 否則汲汲營營於無根無種子之地 只徒勞無功 終究枉然
(上)當成人們 正"世故"的吃美食用餐的時候 小孩卻"天真"的只對水煙雲霧感到好奇 "果腹"是很現實的感官問題 欣賞自然美景 則須天生本來具有的靈性 去體會
(上) 後天"知識"的認知獲得 還得依靠先天"智慧"的起蒙開發 前輩告知 "智慧"乃是先天本自具足 而"知識"乃是後天習得 小孩子讀書 正是以"智慧"之鑰匙 打開"知識"寶庫的動作
(上) 看來赤子 也有"孤獨寂寞"的時候 當找不到對手下棋的時候 用自己的左手 對自己的右手 對弈 也下起棋來 經驗告訴我 通常孤獨寂寞的時候 就是產生"絕對值"生長智慧的時候 而熱鬧對峙的時候 則是產生"相對值"生長知識的時候
(上) "萬化合一" 是從類似上帝的觀點 觀看世界的觀念 所謂"赤子之心"應包括這個層次的意涵才對 小孩子對小生命的愛護 同樣也獲得小生物的回報
(上) 美味可口的草莓冰 大人看了都會流口水 何況小孩子 看得兩眼發直 猛吞口水 所謂"赤子之心" 不知有沒有包括這一項 ? 赤子應該都會以自己真實面目見人 喜歡就是喜歡 渴望就是渴望 成人 就不一定了 率性的成人 也會以真實面目見人 虛偽世故的成人 則會戴著面具見人 你有時候 看不出 他內心究竟在想什麼 ?
(上) 植物的生長 例如種草莓 看著草莓 一顆顆 冒出來 漸漸轉成紅色 小孩子 何止一日看三回 那種 看到生命成長的喜悅 成人已經淡泊遺忘許多 唯獨那有"赤子之心"的人 尚能深刻體會這種 等同上帝創造生命的喜悅
(上)父對子 與 祖對孫 味道完全不同 阿公對小孫 幾乎是用類似"上帝看他子民的眼光"看待審視他的晚輩 包容與欣賞 代替了 對峙與苛責 上帝當然可以很清楚的 看到他子民的良善或原罪 祖輩當然也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孫輩的天真與一般成人的世故 所以重新打開赤子之心的世界 對老字輩的人來說 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