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2]  (左)墨子畫像


中國春秋時代 BC551---BC479


中國戰國時代 BC479---BC381


孔子 BC551---BC479


墨子 BC479---BC381 (大約) 


孟子 BC372---BC289


 


 孔子墨子孟子生長年代  


孔子 墨子 孟子生長的年代如上圖示  孔子之後 儒學末流  引起墨子的批判 墨子原本學儒者之業 受孔子之術  是後來儒學末流 引起墨子批判 另立學派 儒墨二家 並稱當世顯學


淮南子/要略: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禹之時,天下大水,禹身執虆垂,以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東海,當此之時,燒不暇撌,濡不給死陵者葬陵,死澤者葬澤,故節財、薄葬、閑服生焉。


啟任公嘗謂「墨學所標綱領,雖有十條,其實袛從一個根本觀念出來,就是兼愛」墨子兼愛的說法 與儒家的說法 有很大的不同:


 儒家之愛:儒家講求的是「推己及人」之愛,也就是說,「愛」是有分等級的,愛人應該是由親而疏,由大愛到小愛,對於不同的人,所付出的愛和義務應該要不一樣。

墨子兼愛:至於墨子所說的兼愛,則是強調人人平等之愛,對於每個人都要一視同仁的施予平等之愛,不要有所偏私。


 


墨子認為儒家有等級 有分別的愛 就是亂源 :


(兼愛上)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


(兼愛上)若使天下兼相愛, 愛人若愛其身, 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 故不孝 不慈亡 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


(兼愛上)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 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孟子集儒家大成 對墨子的說法 有正面的反駁:


根據《孟子.滕文公》可見此段: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結語--墨家的地位與影響 :
 


 "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 是人性的一部份  但是墨子批其為"亂源" 從某一角度來說 也不無道理 從"上帝"角度的眼光來看 則沒有 你的 我的 他的 之分  "萬化合一"  則沒有紛爭亂源  天下平和  想法很崇高  各個學派宗教  不也是抱持相同的理想目標嗎?  只是殊途 卻是同歸呀!


墨子的學說和主張  主要代表了下層平民的利益  墨子本人非常刻苦自勵  穿粗布衣服  住破舊房屋  戒除休閒娛樂  餐飲劣等食物  一切生活力求簡樸  學生們也效法他的行為  積極為民除 手足胼胝  而目黧黑  工作認真  不畏艱苦  他們認為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  即使是赴湯蹈火  也都願意奉獻犧牲  墨子的偉大人格  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墨子的學說  也成為當時的顯學  所以在當時很有影響  墨子一生勤勞刻苦  奔走救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但是他的學說  實在有許多不近人情  不合人性的地方  不分親疏  一視同仁的兼愛  非常崇高  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  認為厚葬久喪是勞民傷財  其實喪葬的重視  本具有倫理教育的意義  至於以功利的觀點  否認音樂的功能  以及粗淺的宗教思想  則是他的學術思想體系  立論較為薄弱的地方  墨家的思想曾經盛極一時  但由於後繼無人  最後歸於沈寂《墨子》中還有許多關於機械製造和守城之術的內容  在科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道學筆記
    全站熱搜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