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公告
1.本部落格轉載 如有涉及侵權 敬請告知 必立刻移除 謝謝! 2.歡迎蒞臨 觀閱指導 謝謝!

DSC01287.JPG 

原文: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翻譯:
弟子阿難說: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我親自聽到如來佛說的。在說此經的時候,佛是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與有德性的高僧及各弟子,約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等共同生活。那時候已經是快到吃飯的時刻。大夥兒穿上了架裟,拿著盛飯的缽,由祇樹給孤獨園走進舍衛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依次乞食完了,便回到原處吃飯。佛吃過了飯,就將衣缽收拾乾淨,也洗淨了腳,親自在地上鋪好座位坐下來。

子昆觀點:

這一章 記錄佛為眾生說法之前 所做的準備工作  表面看起來 沒有什麼玄妙高深的大道理  盡是簡單平常的日常動作  卻也最務實 蘊含最高深的道理

<著衣持缽 乞食 還至本處 吃飯 衣缽收拾乾淨 洗腳 鋪座> 就是這些平凡的 日常的動作而已 卻記錄在金剛經 第一分裡 顯見其 非比尋常

 我的小小體悟是: 

  道理本來就在日常生活中  從小地方  就可以看到大格局 所謂"小地方" 不是說其"小" 就不重要 只是覺得"它" 沒有拖泥帶水 沒有多餘累贅 沒有猶豫不決 而且是必然的"關鍵"所在  一個"大"人物  必然有無數的"小地方"而成其"大格局"的  我看世尊這些"小"動作 正所以說明世尊是"大"人物  其實大與小 或是小與大 這個時候 已經沒有什麼分別了 

吃飯的時候 就是吃飯 不想喝茶的事  喝茶的時候 就是喝茶 不想吃飯的事  聽說這就是"禪境"  物來則應 過去不留 沒有罣礙 "治大國 如烹小鮮"(老子) 同樣的道理 做大事 也如烹小鮮 舉手投足 談笑之間 大事化小事 小事化沒事 以小御大 其瀟灑從容之姿 不過如此吧   所以世尊 著衣持缽 乞食 還至本處 衣缽收拾乾淨 洗腳 鋪座 正所以 有大內容 要告知眾生阿 ! 

再說 世尊成佛前 也是"眾生"之一  也要飯食 維持凡胎肉身體力 才能弘法 世尊初摸索修道時 曾厲行苦行 終至餓昏 被牧羊女救起  餵食羊乳 始恢復體力 世尊從此乃棄絕不切實際的苦修法門  轉趨現在我們論列的佛法 金剛經 是釋迦牟尼佛論述佛法最重要的記錄之一 所以會在金剛經的"法會因由分第一" 談起 乞食 還至本處 收拾 洗腳 鋪座諸問題  應該有其深遠道理的!

我很欣賞 言語簡潔 舉止從容 氣氛瀟灑的典範 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所述說 頗有這份味道  我很喜歡!  

(註:)<回歸本來 道在日常> 應是本篇旨趣所在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01203.JPG 

冬天已經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DSC_0796.JPG 

DSC_0797.JPG 

DSC_0798.JPG 

近幾天 寒流來襲 天氣冷極了 活動與思緒都凍僵 彷彿一切都進入低潮

不禁想起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卷 所記載的這一段:

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  捨身為牀座  請佛為眾生說法  世尊登座  拈花示眾  人天百萬  悉皆罔措  獨有金色頭陀 破顏微笑  世尊乃云:<吾有正法眼藏 涅盤妙心 實相無相 分付摩訶大迦葉> 這就是有名的佛教拈花微笑公案

這一段公案 自然有其高深涵義 不在話下  此處 我所要說的是 這"借花獻佛"故事中 "花"扮演的角色  故事中"金色波羅花" 應屬蓮花的一種  蓮花給人的印象 是純淨出污泥而不染  以金色波羅花獻佛  世尊拈花微笑 乃至迦葉破顏微笑 這金色波羅花 扮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我手中沒有金色波羅花的相片 但是我知"花" 除了含有高深的寓意外 在這寒冷的冬天 更有"春天"的意思 在一片天寒地凍的死寂中 表現出那麼一點生機 讓人心中存著等待與希望的溫暖

近讀yenbien先生"無贅"一文 描寫一隻臥睡街頭的棕黃色小狗 不畏凜風的粗暴 依然保持一身的雍容 也許也有一身的憂煩 卻也無視周邊惡劣環境 昂然"圈踡如恆"臥睡那裡 那種自在 正是來年春天的希望呀! 有感於此 特貼三張路邊不知名花朵相片 為這隻棕黃色小狗 為被寒冷天氣凍僵的眾生加油! 這也是"借花獻佛(眾生)"的一種嗎? 眾生是佛 佛是眾生! 願眾生平安! 

註:"無贅"一文 可以在 yenbien先生的部落格 看得到

http://tw.myblog.yahoo.com/yenbien-banjishu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01246.JPG 

當我還很小的時候 住在海邊的舅舅 送我這麼一個貝殼  經過歲月的侵蝕磨損 雖然已經很破舊 但是不損它的美麗  舅舅告訴我說 心情不好 有疑惑的時候 將貝殼貼在耳邊 你會聽到海洋的聲音 它會告訴你很多事情 直到今天 我仍然會把貝殼 貼在耳邊  聽聽這種聲音   

DSC_0806-2.jpg  童年 我用憂鬱好奇的眼神看這個世界

P2160004切-2.jpg 現在我願用慈祥悲憫的眼神看這個世界

當我小時候 我不知道人世間有歡樂 也有煩惱 我喜歡新年快一點到來 那是我童年的歡樂  我長大以後 我就會煩惱 又過了一年  新年要怎麼過 等等  那是我現在的煩惱 

當我小時候 我不知道人世間有光明的一面 也有黑暗的一面  我喜歡聽舅舅講故事 敘述世間許多新鮮有趣的事 那是我小時候的大希望  我長大以後 舅舅已經遠住他鄉 他自己也經歷人生許多磨難 沒有時間再講光鮮亮麗的故事給我們聽  這是我現在体會到舅舅也有沉默時候的原因  因為我也同樣感受到 人世間黑暗的一面 

當我小時候 我不知道許多事情 現在我知道了 雖然當初 我是以憂鬱好奇的眼神 看這個世界  現在我仍然願意對我的孫子試著扮演我舅舅當年的角色 告訴他們說 當你們心有疑惑 或是心情鬱悶的時候 將貝殼貼在耳邊 讓它告訴你許多事情 現在我願用慈祥悲憫的眼神看這個世界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SC_0009.JPG 

睽違48年 今日相見 恍如隔世 同學各個 頭上一片天 在各領域裡 表現傑出

(唯獨我例外 以弘一大師二一之詩自嘲:一事無成 人漸老 一錢不值 何消說)

DSC_0013.JPG 

王同學(中間) 功成名就 風塵僕僕 從美國趕回來 參加同學會

DSC_0019.JPG 

昔日青澀的少年郎 今日已經是獨當一面的俊傑

DSC_0018.JPG 

學術界 教育界 等等 各個領域 各有一片天

DSC_0020.JPG 

稀疏的頭髮是歷經滄桑的痕跡 白色的頭髮 則是智慧的表白

DSC_0021.JPG 

當醫生與科學家重逢 他們講什麼話題?

DSC_0022.JPG 

推動這次同學會成立的推手 有的"無名推手"尚且不在鏡頭內呢!

DSC_0026.JPG 

鄭老師(右二班導師教數學) 林老師(左三教化學) 黃老師(左二教地理)

 

DSC_0027.JPG 

同學群像 想明天又各奔東西了

DSC_0028.JPG 

同學群像 短暫的聚會 永久的懷念

DSC_0029.JPG 

高唱竹中校歌 永懷竹中精神

前排師長

左一:黃老師 教地理

左二:林老師 教化學 李遠哲博士 曾受教於他 李遠哲博士也是竹中同學

右一:黃老師 教生物

右二:鄭老師 班導 教數學

到席的老師 身子硬朗 聲音宏亮

DSC_0035.JPG 

竹中校徽 象徵竹中精神: 有<竹>的味道 有<竹>的特性

          竹中精神

          堅忍卓絕

          正直樸實

          中空有節

聽說竹中 當時是四大名校之一 約五十多年前 悄悄的我來了 悄悄的我走了 沒有帶走半點雲彩 卻不知竹中的精神一直留在身上而不自覺 為免以後這種精神"走調" 特記錄於此 永銘不忘!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SC_0795.JPG 

以前長輩常常以稻穗愈飽實 頭就會愈低下 來教誨我們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那時言者諄諄 聽者藐藐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認為那只是地心引力原理 借題發揮而已

今日想來  境界就完全不一樣了  深入許多  那稻穗愈飽實 頭就會愈低下 誠然是受地心引力影響  頭愈低下 身體就會愈貼近地面  那為什麼愈接近地面 就會讓人 愈"謙虛"呢? 因為身體愈接近地面  "心"也就愈"土地化" 會有大地的德性出現  人自然就會有"大地的德性"(土氣)出來  謙虛的德性就自然流露出來了!

人的心境修養 大都是先從對土地的認知而來  道德經25章:<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人的覺悟  將人效法地 排在第一順位 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魯黎的詩: <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 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做泥土吧 !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這種心懷 頗能與土地的德性 合而為一 黃金珠寶 華屋美廈 富貴榮華 這些也許只讓人羨慕一時 卻無法讓人信服  反之只會令人敬而遠之 甚至於冷眼觀之 更不能令人折服  唯獨那胸中有土有地的人 有土地情懷的 如魯黎詩描寫的境界者 才能讓人折服

這是酸葡萄作用 還是高調 ?  還是真有這種境界 ?

再舉例言之: 弘一大師 李叔同 自號為"二一老人"   那二一呢?

                  <一事無成  人漸老

                   一錢不值   何消說 >

弘一大師的才華造詣 及對眾生的影響 何以說一事無成呢?   何以說一錢不值呢?   他把自己 貶抑得像土地 一樣平凡  心中卻彷彿有大地的德性 成長萬物 而不居功 誰說視富貴如浮云 珠寶如糞土 是酸葡萄作用 是高調呢 ? 弘一大師  二一老人  不是已經 做到這個境界?

一位得道者 絕不會自誑自己得道  一位大德者 絕不會自誑自己大德  一位大能者 絕不會自誑自己大能  這種境界 這種體悟  不到某種地步 難能了解體悟 昔日的幼稚無知 令人自慚形穢  今日的稍窺堂奧 或許只像小孩 在浩瀚大海邊 拾獲 一個 小小美麗貝殼而已  更有無垠無窮的寶藏 待挖掘呢!

以上 因最近深感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一山還有一山高" 特披露心情心得 自勉勉人  自勵勵人而已 !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_7593賀卡(A).jpg 

至所有 親朋好友  新年快樂!

DSC_8541.JPG 

保持 赤子之心

DSC_8041.JPG 

YAAAA.....的意思  就是勝利的手勢  來年 都是順順利利 !

DSC_8049.JPG 

小丁噹 陪我們 過新年!

DSC_7847.JPG 

那是"人造雪" 大家還穿短袖衣服  不過有那個氣氛 也就可以了!

DSC_7855.JPG 

大拇指的意思  就是一切OK 圓圓滿滿 !

祝大家   圓圓滿滿 皆大歡喜!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_0047.JPG 

每次 經過樹旁 我都會注意 它根部 長得怎樣 憶測它在地底下長得多深 是否盤根錯節 大凡根部 愈深耕地下 地面上的枝葉 愈吹不動 打不倒 也愈茂盛 .............常常記住 根之本 如如不動 深埋地下 根深柢固 盤根錯節 恆常永存 生命力的泉源 就在這裡........

.................................................................................

DSC_0061.JPG 

也要謹記 落葉 無常 被輕踏過的落葉與晞唆聲 彷彿是繁華落盡 塵囂遠去的餘燼 甚至是美夢破碎的聲音......................................................... 

近讀好友L君1991年詩作:

淺斟酒一杯, 輕向唇邊偎

煙塵少年夢, 多少已未遂

詞句簡單淺白 意境 卻深遠美麗 確實是好詩! 煙塵少年夢 不管已遂未遂 都已經是夢 好像被輕踏過的落葉與晞唆聲 最後也終要消聲匿跡於沉寂中 只有那一杯淺酒的餘香 稍能 讓人 回想起那些往事

假如 換成是我...........................................

或許 我會再注意到 那盤根錯節的樹根 何時再長出新枝嫩葉 又來一個"少年夢" ?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_0024.JPG 

我住家外面 牆角的的地方 不知什麼時候 長出這麼一株不知名小草 隨意之間 用相機 留下它的倩影 以後的一段日子裡 也幾乎忘了 它的存在 只有在出入家門時 偶爾會瞄它一眼............................. 

DSC01243.JPG 

前幾天 外出 偶爾將眼光瞥向牆角 卻發現這棵小生命 已經消失 代之映入眼簾的是原來保護它成長的冰冷磚塊 落寞而頹廢的守在那裡 仍然守住那剩下的黃葉 和枯枝..........................

反正 世事匆忙 紅塵萬丈 沒有誰會注意到 這棵小生命的起落  我也是出入家門時  偶而瞥見它的存在 用相機 拍下不同時間同地點的兩張相片 記錄這卑微小生命的一生 

(結論):

       生命無價 世界太大了 任你自由生長  也任你自己枯萎消失

       無數的生命 像浪花 像泡沫 也像一陣風 一陣雨 起起落落 來來去去

       也許有人關心你  但是大多數的人  都像過客一樣  很快就會忘了你

       也許自己關心自己的生命 才是最實在的 但是要學會超越它 才更灑脫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_0044.JPG 

看多了政客爾虞我詐的表演 社會有心人士的 結黨對立 族群分裂 互相攻訐 自以為是的真面目 使我想起一部小說 <傲慢與偏見>裡的角色 套一句佛教名詞 這些都是"嚴重我執 "(有所住 而生其心)引起的"無明"現象 每個人都執著於自我的想法  引發出來 就是傲慢與偏見了 有時站在較高層次的"制高點"看  人們的傲慢與偏見 叫你嘖嘖稱奇 嘆為觀止

我在想 人們為什麼頑固的堅持自己的偏見 甚至於達到傲慢的地步?  一方面 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偏見  則自己辛苦所建立起來的"價值體系" 可能一下子崩潰瓦解  再行建立這個體系 又是一個"大工程" 沒有幾個人 願意做這種"大破大立"的工作  寧願姑息沿襲舊習慣 依舊思維 做下去  就是錯了 也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  既然我們落入凡人世間  不免立場各異  各有所好  所以堅持自己的偏見 可能是生存競爭的手段 有時 甚至於達到"不擇手段"的地步  則真是令人慘不忍睹 這是相對世界的宿命與悲哀 

宗教家 (或哲學家)對傲慢與偏見的觀點:

(金剛經語) "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字 可以解釋為"執著" 所以金剛經這一句話 就是"不要執著"的意思  換言之"執著"就是傲慢與偏見的原因

好比爬山 (如圖解)

爬上O 點 (絕對的 制高點 之境界) 從O點 看A點及B點 從上往下看 沒有罣礙 看得清清楚楚 只有絕對  沒有相對........沒有傲慢與偏見........

只停留在A點或B點 不管從A點看B點 或是從B點看A點 橫向左右看 則互相看不清楚 中間有罣礙 有嚴重的相對性.........傲慢與偏見 就產生了......

 O 點的境界  是不是"高調"?

真的有人  為人處世 得到大多數人的讚揚 讓人心服口服 這樣 可以解釋 因為他(或她)沒有偏見 沒有傲慢 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歡 這就近乎在O點的境界了 但是即使在O點的位置 仍然有被毀謗的時候 那純然是"志不同道不合"所致 要另當別論了(佛陀 和耶穌都曾被 毀謗過 但今天卻被大多數人 接受)

有的人  人見人厭  則一定是 自私自利 充滿了"傲慢與偏見"的相對執著 那表示 仍然滯留在A點 或仍在B點  與不同相對位置的另一方面  因為所見不同  意見也就不同  就會發生磨擦 所以煩惱因此產生  這是一般人的見解 不是O點境界

理論上說得通  實務上也能得到驗證  就看 做與不做而已了  這就是宗教(哲學)的觀點

其實 人生許多面向  不只為人處世而已  包括名利 事業 情感 生死 等等 如果執著於相對 最後總是痛苦收場  能超脫於絕對 最終才能歡喜收場  這是 就以上道理引申  舉一反三  領悟出來的心得 

傲慢與偏見.bmp 

本圖  僅做比喻參考說明而已  不要執著它的形象  子昆謹識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DSC_0056.JPG 

父親的話:     孩子  長大以後要.............

              扯下藍天的帳幕

              鋪上山石當搖籃

              你若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長大就把天地收管

DSC_0076.JPG 

孩子的話:  我乾脆爬上桌子...與你平起平"做"...........

              我站起來 可能就比你高  天塌下來  有我頂著 

              這算不算是"頂天立地"?

(註):

        < 扯下藍天的帳幕 

          鋪上山石當搖籃 

          你若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長大就把天地收管>

以上字句: 聽說是成吉思汗母親臨盆 在成吉思汗出生時 來不及回帳棚內生產 就在戶外山石邊 草坪上分娩 以山岩的兩塊刀石砸斷臍帶 以附近泉水洗淨孩子身上的血污 成吉思汗母親含淚 為這個新生兒 說了以上這些祝福的話 這個孩子 長大以後 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鐵木真 此處 借用以說明 父母親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情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bolero.bmp

youtube 記載 波麗露舞曲 全曲十五分鐘以上  分兩段播出 如能聆聽DVD原版 音效當更好 更富震撼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UvN0yx-lc  (波麗露舞曲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lurxvt8SGY&NR=1  ((波麗露舞曲2)

我大學同窗好友L君 對於拉威爾 波麗露舞曲 情有獨鐘 對於台北一家以波麗露命名的高檔西餐廳氣氛 也愛屋及烏 讚譽有加 在學時 我們都是"窮學生" L君 曾有"卑微的夙願"曰 有一天當偕佳人 在此用餐 當然L君 現在早已功成名就 要在那裡用幾次餐 都無所謂   L君有他的雄心壯志(貿易商賺錢等) 和卑微夙願(波麗露餐廳用餐等) 如今皆遂其所願 不在話下 同時期(在學時) 我的"美麗夢想" 和"美好回憶" 雖然都與"賺錢"及"波麗露"沒有太大關係 但是L君 雄心壯志 和卑微夙願 所勾勒出來的願景 倒是頗獲我心 令人嚮之往之 讓我也有一致的看法呢!

台北波麗露餐廳 聽說也是因為對拉威爾 波麗露舞曲 特別情有獨鐘 所以做此命名 此曲我聆聽再三 不免歸納其頗受喜愛的理由如下:

(其一):曲調簡單 說服力感染力卻如此強烈 只有簡單那麼一節調子 卻能變化多端 引人入勝 震撼人心  好像是得道大師高人講經說法 只簡單幾句話 卻能直指人心 震撼魂魄一樣  頗合我一相所好

(其二):全曲 洋溢羅曼蒂克的浪漫氣氛 先是溫柔婉約優雅 後是豪放狂野奔放 當人們的 三昧真火點燃 真實情感流露時 不都是這樣子嗎? 全曲將情感的收歛與奔放 描寫得淋漓盡致  我不免摘錄一些網路文章 證明我所言不虛:

 (轉摘網路文章 對 Bolero舞曲的評語--摘要):

同樣的節奏,小鼓從頭到尾一以貫之沒停過;重複的旋律,僅靠著不同的樂器一再循環又循環。這種理論上應該是乏味無比的曲子,卻能催眠般地迷住大腦聽覺神經,還能讓身體四肢不自覺地隨著隱現的阿拉伯神秘風情瘋狂的扭腰擺臀,這就是《波麗露》,拉威爾爐火純青的管弦樂功力展現。


樂曲首演以舞劇方式呈現,由伊達‧魯賓斯坦擔綱,舞臺背景為西班牙的一處小酒館,舞者就在中央的一張桌子上表演,而四周儘是一群聊天的酒客。音樂剛起,女郎練習般地跟著起舞,身旁酒客不以為意,只顧及關不掉的話匣子。未料音樂持續進行,女郎的舞步越來越熱情,酒客眼睛一亮,如被勾魂似地站起來圍住那張圓桌,跟著女郎瘋狂起舞,連台下聽眾也如癡如狂地加入混戰,引發了一陣騷動。

而在拉威爾的波麗露中,「頑固而不變」的節奏是其最主要特色,小鼓從頭到尾壓陣,像一台機器打著同樣節拍。於這樣枯燥而可能令人不耐的風格中,主題與回應的旋律也自始至終沒有發展過,同樣主題前後反覆了9次之多。然而,兩種固定元素(節奏、旋律)的一再循環,也正是波麗露的迷人之處。

此曲採用變奏曲式做成,反覆著單調的節奏與純樸的主題,逐漸增強威力與色彩,引導至振奮瘋狂的高潮。這首舞曲並未採用通常的變奏手法,亦即將主旋律以節奏或調性來加以變化。此曲中兩個主旋律,除曲終轉為E大調之外,一直不曾脫離C大調,並且所有的反覆都以原形出現,只是拉威爾使用了魔法般優異非凡的器樂法,編織成不同音量的變奏曲。

樂曲由最弱奏開始,以中提琴作為伴奏,小鼓刻畫出全曲的節奏,不久長笛吹奏出第一主題,在單簧管引接反覆後,由低音管奏出第二主題。此後這兩段主題次第由各種樂器引接,並逐漸增加樂器合奏的數量,最後在震耳欲聾的尾奏中結束,這是一首極為絢麗華利的舞曲。

下面列出全曲的獨奏或合奏的樂器變化狀況:長笛獨奏-單簧管獨奏-低音管獨奏-短笛獨奏-長笛和小號合奏-次中音薩克管獨奏-高音薩克管獨奏(從這裡音量逐漸增強)-長笛、法國號和鋼片琴的合奏-雙簧管2、法國號1和單簧管2的合奏(伴奏變強烈)-長號獨奏。此後逐漸增加木管和銅管的數目,而弦樂也加入,再把主題反覆奏出六次,弦樂先是以撥奏加入伴奏行列,然後在末尾高潮處變成主奏者,音樂躍入最高潮後停止。

(後記):本篇  藉助對 Bolero 引起的回憶與欣賞  記述年少輕狂時代的夢想  不管這個夢想是否實現  至少曾經擁有  那就應該已經知足了吧?--------ijken-------------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DSC_0034_nEO_IMG.jpg 

DSC_0033_nEO_IMG.jpg 

DSC_0021_nEO_IMG.jpg 

DSC_0019_nEO_IMG.jpg 

DSC_0008_nEO_IMG.jpg 

DSC_0059_nEO_IMG.jpg 

DSC_0822.JPG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_0026.JPG 

魚兒快樂嗎?

快樂之魚.bmp 

(原文):

莊子〈秋水〉云: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意譯):

根據高柏園的分析可以闡示如下

1.莊子:魚樂。
2.惠子:莊子不是魚,怎麼知魚樂。
3.莊子:惠子不是莊子,怎麼知莊子不知魚樂。
4.惠子:我不是莊子,當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魚樂。但是,莊子不是魚。       因此,你不能知魚樂,亦是必然矣。
5.莊子:讓我們從頭開始。你惠子剛才已說「你(莊子)怎麼知魚樂」,這       句話,這表示你不是我而能知我知魚樂,否則,你根本也不會問
我這個問題了。既然你不是我而能知我知魚樂,我當然也可以知      
魚樂了。

(辯論焦點): 

惠施的觀點是 人只能自知  不能他知   而莊子的觀點則是 人既可自知  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分析):(轉載網路文章-摘要)(原文作者:高立穎)

在思想上,莊子認為:人必須自覺人的存在,是和無限時空中大自然的有機運作,息息相關的。人必須要用自然來關察「一切」。自然像是一個渾沌,人也要像一個渾沌。換句話說:人不要從他人而畫出自己,不要從自然而畫出人,不要從無價值而畫出有價值,不要從過去和未來畫出現在,不要從死亡畫出生存,不要從無限畫出有限。這樣才能超越束縛而得到自由。這就是莊子哲學最不同於諸子百家的地方。莊子的哲學是自由的哲學。是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去體驗的哲學。

惠子在藝文志之內被列為名家,雖然他沒有俱備一個完整體系的著作,可是惠施可以說被尊為中國邏輯學派之一的大宗師。要了解惠子,就先要了解什麼叫做名家。「名家」這一個名詞是漢代區分學術類別上的一個表現,而且這個學派和儒家、墨家、法家等家各以其學派的實體存在著,各有其理論的依據
,可是在本質上卻是性格迥異的。而在先秦的名家當中,比較著名的有惠施、公孫龍、鄧析等人。有些人認為名家可說是中國的邏輯學派,其中惠施、公孫龍更是以詭辯為他們研討的中心。

由濠梁之辯可知莊子不但主張「物化」,且主張「通萬物」,故齊物論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所謂「通萬物」,是指「物化」的極致。如果沒有做到「物化」,就無法「通萬物」。「物化」是指自己與某物沒有任何差別,而「通萬物」,則是自己本身與萬物已融為一體了。必須與萬物融為一體,才能合於自然的妙道,而「物化」不過是其中必經的步驟而已。

莊子主張化除二元相對的關係,去除相對關係的分別與比較,故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論是大與小、貴與賤、是與非、彼與我都可以呈現渾然為一體的狀態,進入無分別可言的境界。所以莊子只要站在橋上,就可以知道濠梁之下出遊從容的魚樂。由此可知,莊子他超越了二元對待的關係,將人與魚
、物與我之間那種相對的關係,化為無有的對待,因此而達到了人魚如一、物我無間的「無待」化境。莊子「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渾化對待為「無待」。莊子止息了「分別之知」的運作,進入了心靈結構的上層。

但是,為什麼莊子可以感覺得到魚樂而惠子卻不行呢?這是因為他們心靈上的境界的不同的緣故,所以莊子得以進入無待之境,並且深切的體悟魚樂,
惠子受到了「分別之知」的主導,區隔了人與魚,將物與我分為相對的兩邊,也就是說他是處於二元對待的關係之中,因此可說是他們二人的心靈上的境界有所不同。另一個原因是「直覺」。莊子混同人和魚、物與我的心靈,即是依「不落兩邊,無所對待」的中道所建立的「無待之心」,「無待之心」空靈而不執著,使他得以「直覺」感知魚之樂。觀看莊子所說的第一句話及最後一句話即知:「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我知之濠上也」,在此,我們看不
到任何有關於「分別之知」的分析思辯,而是很單純且直覺的感受到魚的快樂
。也就是說莊子是以「無待之心」的直覺而知魚之樂,這個自然不是「分別之知」所能到達的境界,所以惠子沒有辦法感受到魚之樂。說出「鯈魚出遊從容
,是魚樂也」的莊子,其精神是處於不被任何對待關係牽繫的絕對自由之境。
正是一種「精神自適自得,一無拘繫羈絆」的逍遙。

在莊子逍遙的世界中,他不能忍受語言文字所帶來的是非對錯,及其對認知的束縛。莊子知道,知識和文字所能表達的,是有差距的,所以莊子希望做到得魚忘荃,得意忘言,得道忘知的功夫。人的生命有無限的可能性,他對於一切的可能性予以尊重,莊子對於自由與認知的堅持,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於解放人的思維,思維的自由,也只有在人的精神獲得解放之後,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也只有此時人的意志才能自在的翱翔於認知的天空。

莊子的思想有其特別的地方。他的基本立場在於在大自然萬物之中來追尋道。首先,要把各種外在有形的限制排除,例如:空間、時間、生死、義利,第二步就要設法回歸內在,因為一個人一生中所接觸到的苦樂,都是由他的自我所造成,也是自我在感受這些苦樂的,為了回歸內在,莊子提出了三個步驟
。第一,要弄清楚什麼叫做知,第二,從知回到心,第三,提升到天人合一。所以,道家思想在發展到莊子的時候,就是要化解外在的限制,回到內心思考一下,從人的知,回到人的心,把人的精神狀態掌握住,讓它不受外界的干擾
,然後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後就可以跟宇宙化而為一

一個人如果精神到達「天人合一」的層次,且與道和諧而遊,對他來說,人生將不會有任何困難的。

從莊子「魚樂」論道家「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及其所關涉諸問題〉中主張,「魚樂」境界就是「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一朵花可以看到天堂,一粒沙可以看到世界」,在莊子「萬物通」與萬物心境交融的情況之下,我想可以用這一句話來形容吧!

,莊子主張魚在水裡面完全忘記自己是魚,完全忘記自己跟外物有什麼差別,在裡面悠遊自在,我們人應該也要像魚一般忘記自己和外物,這樣,才能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才能夠和魚一樣的快樂。

總之,莊子在道與物上面,總是重視要「合一」,道與物是生存在一起的
,莊子把握住個體的生命,認為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萬物的內部都有道的存在,所以世間萬物都是道的一體。並且它任順時空渾然一體,最後從心以適道。所以莊子打破了物我之間相對的觀念,然後「還歸自體」,也就是說他打破了相對之後,並非使自己獨樹一幟,不然的話,這樣又會產生了另一種的相對。真正的絕對存之於相對中,真正的打破相對,乃是還他一個絕對。

莊子與惠子這一場重要的辯論帶給了後人很重要的啟示,而這些啟示並不是在探討誰勝誰負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惠子的辯論是採邏輯的方式,推理嚴密。而莊子的辯論是以他從大自然獲得的智慧基礎,加上他的修持功夫所產生的特殊能力,與萬物相感應,來回答惠子的問題的。

追根究底,為何莊子與惠子會有這一場垂名千古的辯論呢?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中心思想的不同,這個差異導致莊子很直覺得表示魚是快樂的,當萬物和道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對他來說這個世界就已經沒有物我的差別了,因此莊子可以說是感性的。惠子帶有邏輯學家理性,他不相信物我是沒有差別的。既然他們的立足點很背後的思想理論截然不同,那麼我們就無法去判定誰勝誰負的,因為那是沒有意義的。而值得我們去細細體味的,是他們的精神和他們的中心的價值觀。

(子昆的觀點):

 領悟人生的"妙智慧"(即六祖壇經 所謂"見性") 與羅輯演繹推理或歸納所得的"知識" 是不一樣的  "思量即不中用"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一有"思量"(思考推理)  就落入 文字符號的名相與對待中  是為"理障" 依照五祖弘忍大師評斷"仍未見性" 所謂"妙智慧" 有如當頭棒喝 靈光乍現 剎那領悟 豁然開悟 無有滯礙  惠子學富五車 知識淵博 但卻只是"知識"而已  莊子則更上一層樓 已經有了六祖壇經 所謂"見性"的境界 ("妙智慧") 所以我給莊子更高的評價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_0018.JPG 

凡做過 必留痕跡

凡走過必留痕跡.bmp 

凡做過的事 不論大事 小事 善事 惡事 都會留下"痕跡" 好像走過 必留下痕跡一樣  而且據說這"痕跡"(或說是"效應"吧!) 最後都會回到 做過的人 走過的人的"自己身上"

如此說來 惡事 不論大小 都不要去做才好  好事不論大小 多多做去 總是不錯吧? 宗教家勸人"眾善奉行 諸惡莫做" 應該就是本於此理吧?

但是有另外一派的說法 認為"船過 水無痕" 就是 壞水滿肚 為非作歹 毫不顧忌 好像"神不知鬼不覺" 就覺得"沒事"一樣  真的是"船過 水無痕"嗎?

再說例如 像過去發生過的種種"精彩往事" "愛恨情仇" 難道只因為已經"過去" 就"煙消雲散"了嗎 ?

近讀多種宗教哲學的書籍  加上人生的幾番閱歷  有如爬上"上帝" "佛陀"一般的"制高點"上來看  事情不是就此"了了"的 ! 凡事必有其前因後果 做過必永遠存在  最後各歸其位 回到自己身上  不能逞強的!

進入人生的酸甜苦辣 當然能 品嚐人生的精彩 但是能夠 進污泥而不亂  出污泥而不染  旁觀人生的酸甜苦辣  則不是更瀟灑嗎?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188.JPG 

#這是多年前的剪報文章  日本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原著  韓良俊所譯 內容是為人處事的態度  那些令人喜歡  那些令人討厭  具體而細膩  卻不流於八股教條 空洞口號  頗適合修心養性怡情及為人處事之用  我珍藏品味多年之久  當成是一生奉行的座右銘  由於年代久遠  原剪報已泛黃破爛  文字也已模糊不清  今趁空檔  重新用電腦打過  重新珍藏 並寄好友知己分享:

 

喜厭       韓良俊譯

@我討厭沒有同情心的人

@居心叵測的陰險的人 我也討厭

@強人接受自己真正價值以上的事實者 我也討厭

@貪得無厭的人 心地狹窄的人 我也討厭

@喋喋不休的人 蹂躪他人的沉默的人 我也討厭 

@好管閒事 毫無顧忌地破壞他人獨立性的人 我也討厭   

@吹毛求疵  而沾沾自喜的人 想利用別人的人  我也討厭

@想叫人討厭的人 我會討厭他 想令人喜歡的人 最好丟棄叫人討厭的性質

@不明他人的想法 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而隨便亂說的人 我無法喜歡

@我最喜歡富於同情心的人 肯承認別人長處的人

@忠於工作的人  未能見諒於人時  退而求良心所安的人  我最喜歡

@不怨天尤人 卻承認自己短處的人 我最喜歡

@歡喜他人的幸福   同情他人的不幸的人   我最喜歡

@心智精密的人  生長力強的人 淡泊而不令人不快的人 深慮而有勇氣的人非利己的人 發現他人缺點之同時   也承認自己缺點的人  我都喜歡

@純潔無瑕   能感受純粹愉悅的人 我最喜歡

@大度量 而敢於決然實行自己所信的人 我最喜歡

@不畏縮的人 不膽怯的人 不攝於他人的意見 卻按照自己內心的要求 而生活的人 我也喜歡

@內才充實的人  跌倒又爬起來的人  守本份的人  安於一己所宜之工作的人  不自欺的人   最喜歡    最喜歡

                                    武者小路實篤原著  韓良俊譯   2008年 2月 15 日重寫

 

ij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